本文擷取自「日本杏林預防醫學研究院院長-山田豐文」著作之「其實,你一直吃錯油p182~185


攝取礦物質,不能只知其一』

談到鈣,通常都只會提及它是骨骼的原料。的確,體內約99%的鈣都存在於骨骼與牙齒。如果說剩下的那1%比起其他的99%有更重要的功能,相信各位一定會大吃一驚吧!


  請大家來看一下細胞。1%的鈣通常是在一萬比一的比例存在於細胞外部與內部。在這種極大的濃度差距之下,鈣由細胞外側進入細胞內的這個動作會變成一種電力訊號的開關,然後再以這個訊號為基礎展開包括神經傳遞、荷爾蒙分泌、營養素搬運等各種資訊的交換。當鈣完成任務後,便會再度被移出至細胞外。


  然而,若因某些原因造成鈣進入細胞內部後就一直滯留,使得開關一直無法關閉的話,資訊的交換便會發生異常。神經傳遞與荷爾蒙也會因此無法正常運作。


  肌肉痙攣便是典型的例子。當鈣進入肌肉細胞時肌肉就會收縮,相反的,當鈣離開時肌肉就會鬆弛當鈣一直都停留在肌肉細胞中,肌肉就會一直呈現緊繃狀態,這也就是為什麼容易引起痙攣的原因。


  這種痙攣其實是引發其他各種健康問題的根源,譬如說當發生在腦神經細胞時就可能造成精神上的不安定;發生在血管細胞則容易引起高血壓;發生在心臟細胞時可能會引發猝死;發生在胰臟細胞時就容易引發糖尿病等。相信各位理解到這1%的鈣所操控的是多麼重要的部份了。


  而調節質開關的,正是


  鎂的機能在於將進入細胞內的鈣再度移出至細胞外。但是如果體內鎂不夠,將鈣移出細胞的機能就會減弱,細胞間的資訊交換便會無法順利進行,因而引發許多健康問題


  也就是說,為了使鈣能夠正常運作,鎂是絕對不可或缺的,因此在飲食上這兩者必須一起攝取,儘管如此,我們的飲食中往往只有鈣受到重視,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建議鈣與鎂的相對攝取比例是二比一,但我認為一比一比較好,這是因為以優先順序來考量的話,有意識地攝取鎂比攝取鈣來得更重要。不過,與其把重點放在攝取比例上,不如參照「找出芋菇煎鬥魚」的飲食原則,多實用一些富含鎂的食物,自然就能與鈣的攝取達到適當的比例,鈣就不會偏高了。


  而要說到鈣與鎂失衡最大原因就在於現代人的生活習慣,尤其飲食習慣。我們身體中的鈣大半都儲存在骨骼當中,然後根據所需從骨骼中溶解出鈣(脫鈣),任務完成後再回到骨骼當中(再鈣化),我們體內的鈣就是按照這樣的規則在運作。但因為飲食上的一些原因,而使得脫鈣作用不斷產生,便會導致過多的鈣佔據骨骼之外地方。這樣異常狀態會使得鈣的開關機能產生混亂,導致健康問題。這主要是因為鈣等礦物質從骨骼中溶出過剩,卻無法再度會到骨骼中,而開始沉積在細胞內。促使脫鈣作用不斷發生的原因,包括了動物性蛋白質、精製碳水化合物(砂糖與精製小麥粉)、食品添加物(磷酸鹽)的攝取過量,以及鈣的攝取不足與消耗等。在這些因素的相乘作用下,便導致體內鎂與鈣失衡。<> PH值失衡(酸性體質造成鈣質無法回收而骨鬆)


  經過這番解說之後,相信大家更能理解橫峰為什麼說鎂是「天然的鎮靜劑」。若能戒除破壞礦物質平衡的飲食習慣,確實攝取鎂,神經細胞中鈣的進出就能得到有效控制,有就能使腦神經傳遞正常運作。其結果就是使橫峰在高爾夫比賽時得以精神穩定。


  為了鈣的進出,以及由鎂所負責的將鈣移出細胞的任務順利進行,需要充足的Omega3來作為細胞膜的原料。因此在礦物質平衡的問題上,「油」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以往常聽到「吃○○以攝取鈣質」的說法,其實與吃什麼同樣重要的,或者說更為重要的,是要知道這些物質在體內是如何運作的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earDirec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